|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巧家县城的文化记忆

巧家县城的文化记忆

关键词:巧家文化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昭通创意文化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zttmwh.cn/
  • 感谢 qiaojia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54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巧家县,地处云岭山脉的南干分支,全县总面积的98.9%都是山地,在历史上是一个以山区为主的穷县。这里的玉屏山、尖山、大药山像比高似的一个比一个长得高,一个比一个险峻粗野。牛栏江狂放得就像一头野牛,是一条幸福拦不住的江。金沙江无力爬上高高的杨梅山去滋润那些洋芋苦荞,它只好一唱三回头,遗憾的挥洒着热泪流走了。这里的穷山恶水是专门为生命制造苦难和坎坷的地方,是专门为人生产出的苦涩和忧伤的地方。童年时期,我像大山里的一只小山雀,就生长在这个蛮荒而又贫瘠的山窝窝里。
    巧家县,解放前曾经是一个滋生匪患和疮痍的地方。
    但是,穷困困不住文化,偏僻也并非就是人生的尽头。偏僻险峻的湘西不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地方吗?那里不是还出了一个大文豪沈从文吗?
    我的故乡巧家县虽然贫穷和偏僻,但少年时代,我所居住的巧家县城鲁木得古镇却是神失落在金沙江河谷里的一块碧玉,一个两省三县交汇的水陆码头,是大山里难得的一个幸福港湾。这个古镇前有金沙江,后有玉屏山,山水相依。在这个夜夜都要枕着金沙江入眠,每天晨曦都要从高举着朝阳的玉屏山怀抱里醒来的鲁木得古镇,显得特别的诗意和美好。玉屏山下的古镇有大龙潭的清泉水绕城而过。那清澈的,汩汩流淌的大龙潭水,在每家每户门前都要丢下一个个或铿锵或柔软的诗韵。在清泉水流淌的上面,有十分率意的石板桥,石板桥上常有樵夫、农人、商贩……从上面负重而过,一种其乐融融的人生。古镇里到处都是高高大大的古榕树,高大的古榕树是故乡一大特色,它是这个县城一道独特的风景,它顶着骄阳为小镇撑一伞绿荫。这个县城虽小,但在这个小小的县城城里却分布着十来个寺庙,每天这里木鱼声声,烟波飘渺,给人一种佛地仙乡的感觉:高山寺,早课梵唱烟寺晓;魁阁塔,钟鸣鼓响金江秋。古镇到处都是风景,到处都是画,那真是:月潭书院鸡鸣早,南华戏楼落幕迟呀。
    回想故乡那些云蒸霞蔚的风景,反刍古镇人间兴废的沧桑人生,我总觉得巧家真的有那么一点凤凰的风情和韵味。
少年时代,我就生活在这个古老而又充满了文化气味的古镇里,觉得连自己的人生都沐浴着一种幸福的文化光芒。每年的春节,这个县城就显得更加喜庆和热闹了。这时,县城里家家户户都要贴出红红火火喜庆无比的春联。逢此年节,县城里都有龙灯表演。龙灯,先要在大街上进行舞龙表演,这时县城里的大户人家都要迎来龙灯队,舞龙表演时那是一定要放烟花火炮的,大街上只见金龙翻滚,礼花飞溅,那场面真是精彩极了!而且春节的龙灯那是一定要让每家每户都要享受这种文化的欢乐的,一条条金龙摇头摆尾的,要挨家挨户的穿“格子”,去拿主人家的封封钱(红包)。春节期间,县城里不仅有舞龙表演,大街上还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花灯。此时观看花灯表演的场面更是热闹非凡,人群摩肩接踵,音乐歌舞、欢声笑语简直就是乐翻了天。县城里还有一个唱滇戏的草台班子,逢年过节,就一定要在南华宫的戏楼上唱几天大戏。这个戏班子里有一个特别有名的角“曾小花脸”。他主演的《想方过年》、《驼子回门》,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呢。还有一个叫陈玉辉的角,他是专门演西生的,他的名声早就传到省城里去了。巧家还是一个书画之乡,县城的新街子上住着一个叫尹朝相的老先生,他天天都要在他家的堂屋(客厅)里铺开宣纸写字作画,他的字龙飞凤舞,他的国画自然天成。我们甚至于可以说,他就是我们这个县城里的齐白石张大千了。在我的记忆中,这样能书会画的人还有一些,比如马草巷的唐枢臣老先生就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教我语文的廖开元老师,他的国画技艺也还算得精到了。在县城的西门全家,有一位饱学的全老先生,他开了一家私塾,专门给学生讲习四书五经。听说晚清时候,我们县城还有一个叫罗润生的老先生,他的诗、书、画颇具盛名,但可惜我一直无缘读到他的书画作品。巧家县城鲁木得古镇在我头脑中的文化记忆,真是数不胜数的,我总觉得我的故乡是一个充满了文化,充满了书香的礼仪之邦。
    说到巧家的文化,堂琅文化当然是不能不提的。堂琅文化是巧家文化一个古老的源头。试想,一个“堂琅洗”该承载着多少历史信息啊!开矿、冶炼、铸造、美术,工艺、哲学、思想……等等。“堂琅文化”,是乌蒙山孵化出来的一只史祖鸟,是故乡火塘边那曲令人哽咽的歌谣。
    想过去,看今朝,我总觉得我们巧家是一个“韩潮苏海助波澜”的地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巧家县在解放后,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巧家县的文化事业有如雨后春笋,呈现了一种井喷的态势。大批的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在这个期间,巧家的书法和绘画显得特别突出!巧家的书画是巧家文化中一面亮丽的旗帜。比如画家王森祥、姚国剑、刘勇、黄耀坤的国画;邓国戈、刘敏、王崇伦的油画,他们都是一些享誉全国的著名画家。
在作家当中,邹长铭先生是一个卓有成就的著名文化、文化史作家。在我的印象中他是巧家作家和文化人中一个实力派人物。潘灵是一个享誉全国的小说家,他是云南作品商业化最成功的作家。孙世祥是作家中的“当代汉语贡献奖”获得者。陈正彪是巧家县一个难得的文化人,是作家中的多面手。他能书会画,写小说、写散文、写诗歌、写论文他都十分在行。他还长于照相、摄像,他是一个全能的文化人。我知道,巧家政府是一直把他当成一个宝贝的。此外,在巧家本土作家中像淡墨(陈朝慧)的诗散文;彭升超富含人性之光和哲理的散文;文渺的长篇纪实小说等等也是很有特点。
    我特别喜欢几位巧家诗人。高平的诗有极其深邃的艺术空间,他的诗歌极富张力。他的一首《致淡墨先生》的诗让我十分感动。诗歌这样写道:“巧家县城/上有/玉屏山/下有/金沙江/一幅天然的对联/你在上联中出生/在下联中成长/在横批中成为/飞翔的游子”诗的语言特别直白和俚俗,比喻极其简单和明了,然而诗的构思却写得巧妙,诗的精神旨趣在于:似乎淡墨的生命情感里就有巧家的山,淡墨的成就和事业里就有巧家的水,而整个巧家的精气神似乎都融入淡墨的生命之中去了。试想,如此巧妙的将淡墨和生他养他的故乡联系起来,这怎么能不让淡墨感动?而这样的艺术手法,这样的意境和构思对于诗歌创作来说,确实是值得称道的!徐有林是一个生而敏学、艺术天赋极高的诗人作家。我读过他不少文字,他写什么体裁就像什么体裁,写什么都靠谱。我们中国学写古典诗词的人不在少数,然而大都是形神两张皮,写出来的东西四不像,那种古典的韵味出不来。而徐有林的旧体诗词却把“唐风宋韵”的精气神写出来了,这十分不易。陈正坤是一个从故乡的山水中生出情感来的乡土诗人,他的诗歌真的有那么一点荞麦地、大药山的味道。他的诗歌情感流变十分细密,他的意象负载着密集的艺术信息!他写《稻草人》:“他站在雨中/让雨水一滴 一滴/埋葬孤独和寂寞/直到一坨佝偻的背影把秋天搬走”,想想,这样的诗意和境界该有多美!像“鸟们用歌声不断敲打山谷”、”鱼背上的金沙江/在大山里喊出涛声”诸如这样的句子,也极富艺术想象力和审美穿透力。
    巧家的书法、巧家的音乐、戏曲、巧家的民间文化等等都是可圈可点,这些都无不充满了蓬蓬勃勃的生机,这里就恕我不一一叙述了。总之,巧家的文化成果辉煌,巧家的文化博大精深!当姚国剑的国画画活了巧家的山山水水的时候,当王森祥的梅花馨香了世界的时候,当潘灵的泥太阳照亮了文学天空的时候……我们巧家文化人一个个都像玉屏山一样,“呼”地一下从金沙江边站立了起来,挺直了腰杆,昂起了头颅,颇有那么一点一览众山小的骄傲和神气。
可用巧家的文化和巧家的经济相比,也许是因为地域环境的关系,巧家的经济还相对的滞后。那么或许有人会问,在如此困苦的环境中,巧家的文化为什么还会如此突兀,如此石破天惊?我想,巧家文化恰恰是大山从人性里挤压出来的,是贫困从骨气和尊严里逼出来的,是从巧家传统文化的血脉里流出来的,这里面包含着一种沉默、倔犟、高亢、奋进的大山精神。
    巧家文化人,一个个大山的骄子啊!
    巧家文化人焚膏继晷,兀兀穷年,以耕耘之艰辛,扬文化之壮阔,而今的巧家文化已经异军突起,迎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然而长期以来巧家却没有一个承载这种文化的刊物,巧家文化长期以来都是一种单干的个体生产方式,外面的世界看不到巧家文化的整体优势。外界也许认识了巧家人中许多个别的诗人、作家、画家……但他们却无法全面的了解巧家真正的整体的文化实力。2014年春天,神州大地万紫千红春回大地,处处生机,巧家的文化刊物《文话巧家》终于应运而生了。这个事件当然具有它划时代的意义,从此巧家文化有了一个全新的载体,巧家文化有了一个共同喷发的聚焦点。有了《文话巧家》,巧家文化人就有了帅府,就有了中军帐。这对于沉默已久的巧家文化来说,这对于憋闷已久的巧家文化人来说,这无异于是一声惊天动地的春雷。《文话巧家》,这个刊名很好,简明而别致。一个“文”字统辖刊物要义。一个“话”字充满了动感、充满了喷薄而出的态势。“话”是叙说,叙说可以是思想情感交流的发端和开始,叙说中有仪态万千的变数。一个“话”字,就像巧家大龙潭水一样源远流长滔滔不绝。《文话巧家》创刊了!这是巧家文化开辟鸿蒙的新篇章,这是文化的一种融合,这是文化的一种聚汇,《文话巧家》就这样以海纳百川的气势发言了!这倒有点像故乡一个高大憨笃的山里人站在高山之巅上突然喊了一嗓子,那情感、那希望便不由分说地喷薄而出了!惊讶的金沙江,兴奋地不断回过头来。
啊,故乡一个刚刚醒来的文化梦境!
    难产的《文话巧家》啊,这种惊喜和幸福也许来得晚了一点,但是,迟到的春天,迟到的爱情不是更加美丽吗!巧家文化,我们巧家人文化生命的母体。我衷心的祝福《文话巧家》的诞生!也许这本刊物还像故乡山旮旯里的那些有点贫瘠的土地(那是生长苦荞产出大麦的土地呀),但正是这样贫瘠的泥土里生长出来的粮食才分外的珍贵!《文话巧家》,一个新生的文化的心脏,它跳动得多么美好!那么,就让我们怀拥玉屏山的豪情,情卷金江之巨浪,热情洋溢的歌颂它,耕耘它,呵护它吧!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其他本地文化信息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